
[全部术语] [节能术语]
术语内容
- 生物质能
- 生物质是指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种有机体,包括所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而所谓生物质能(biomass energy ),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同时也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的碳源。生物质能的原始能量来源于太阳,所以从广义上讲,生物质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表现形式。目前,很多国家都在积极研究和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生物质能蕴藏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可以生长的有机物中,它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
- 综合发电热效率
- 发电厂生产电能的热当量与发电耗用热量的比率即发电厂的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或全厂的热效率。
- 热效率
- 燃烧化石燃料的电厂在能源转换过程中全厂产出的总热量与投入总热量之比率。计算式为:
- 供热煤耗
- 又称供热标准煤耗。热电厂每供出106kJ热量平均耗用的标准煤量。
- 供电煤耗
- 又称供电标准煤耗。火力发电厂每向外提供1kWh电能平均耗用的标准煤量。它是按照电厂最终产品供电量计算的消耗指示。是国家对火电厂的重要考核指标一。
- 发电煤耗
- 又称发电标准煤耗。火力发电厂每发1kWh电能平均耗用的标准煤量。
- 能效
- 按照物理学的观点,是指在能源利用中,发挥作用的与实际消耗的能源量之比。从消费角度看,能效是指为终端用户提供的服务与所消耗的总能源量之比。所谓“提高能效”,是指用更少的能源投入提供同等的能源服务。
- 节能
- 所谓“节能”,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解释,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 低碳城市
- 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
- 低碳经济
- 在发展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的产出。
- 循环经济
- 循环经济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工业化国家正在逐渐兴起的概念与实践,它是相对于传统的“自然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模式而言的,代表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循环经济其基本含义可理解为,在物质的循环利用基础之上,按照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共生的原理来设计经济体系,通过废弃物交换和使用将不同企业联系在一起,形成“自然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循环过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使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投入的自然资源最少,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排放或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即实现低投入、高效率和低排放的经济发展。
- 余热利用
- 余热是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在能源利用设备中没有被利用的能源,也就是多余、废弃的能源。它包括高温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汽废水余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可燃废气废液和废料余热以及高压流体余压等七种。我国工业企业的余热利用潜力很大。
- 热电联产
- 是指在同一电厂中将供热和发电联合在一起,简称CHP。热电联产将普通电厂本来废弃的热量加以利用,为工业和家庭提供廉价的取暖用热,这样可大大提高热效率。
- 生命周期分析
- 生命周期分析主要是针对产品进行的,是对某种产品从原料采掘到生产、到产品直至其最终处置的过程,考察其对环境的影响。
- 末端治理
- 末端治理也叫管末处理或末端处理,是指污染物产生以后,在其直接或间接排到环境之前,进行处理以减轻环境危害的治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