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设备网 - 节能设备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行业资讯 | 政策法规 | 能源情报 | 标准规范 | 市场观察 | 节能服务 | 交流合作 | 发展规划 | 循环经济 | 能源知识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环保技术 > 王 旭:着力节能降碳向绿而行
6.biz | 商业搜索

王 旭:着力节能降碳向绿而行

信息来源:ioeoo.com   时间: 2024-11-14  浏览次数:114

转自:经济日报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农业、制造业、建筑业等传统行业为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一般来说,传统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较低,数据显示,工业部门的能耗占全国总能耗近70%,其中钢铁、水泥、化工是能耗大户,且碳排放强度高,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15%左右,水泥行业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约10%。建筑业在施工过程中的高能耗以及钢筋、水泥等建材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同样对生态环境保护造成压力。传统行业亟需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节能降碳、绿色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制造业绿色化转型,扎实推进节能降碳,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据估测,扣除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后,2021年至2023年,全国能耗强度累计降低约7.3%,在保障高质量发展用能需求的同时,节约化石能源消耗约3.4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9亿吨。

目前,我国已培育建设3657家绿色工厂、270家绿色工业园区、408家绿色供应链企业,推广近3万个绿色产品,绿色工业园区平均固废处置利用率超95%,逐步构建起从基础原材料到终端消费品的全链条绿色制造与绿色产品供给体系。2022年,累计推进化工、机械、电子、家电、食品、纺织、大型成套设备等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实施三批366个重点项目,推荐2000余种先进节能技术、装备和产品,相关企业能耗、水耗降低到行业平均水平的60%左右。

传统行业围绕全生命周期过程节能降碳开展诸多探索。在建筑行业,采用热电冷联产系统、电梯再生能源回馈技术、绿色照明设计、水循环系统等节能环保技术,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在交通行业,普及电动汽车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市场对清洁能源汽车需求迅速增长;应用烟气处理专利技术,开展海运船舶碳捕集的技术可行性评估,减少海运快速发展带来的碳排放问题。在钢铁行业,通过优化烧结工艺,采用电炉炼钢技术,能减少能耗和碳排放,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针对石化行业的原位集中碳排放问题,推进规模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应用。以数字化、智慧化为特征的技术革命正引领环境领域科技创新,尤其是大数据、大模型等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为系统解决复杂污染问题、推动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注入了强劲动能。

我国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为传统行业节能降耗与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新机遇。大规模设备更新促进了智能化技术与绿色化技术的融合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能源效率和生产效率,还能增强决策的科学性、系统性和精准性,推动经济效益指标与节能降碳目标的协同实现。同时,大规模设备更新可促进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覆盖从原材料开发、供应到生产制造、产品供给以及废旧产品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形成绿色高效的创新产业链。同时,以旧换新行动激发了市场对节能降碳产品的需求,促使消费者购买高效能、低碳排、轻污染的新产品,从而推动整个市场的绿色低碳转型。

当前,我国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有超10%的产能能效低于基准水平,超60%的存量锅炉、电机、变压器等设备能效低于先进水平,超1/3的存量建筑不满足节能建筑标准,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潜力巨大。建议不断健全节能降碳管理长效机制,营造全社会节能降碳浓厚氛围。

结合建筑、钢铁、水泥等重点领域特征,开展节能降碳专项行动,持续推进节能、降碳、减污同步改造和系统化建设,增强能耗、排放、技术、管理等标准的协同牵引力度。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大有效投资、城市更新等举措,加快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

政策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市场机制完善、公众环保意识提高以及国际合作加强,都是推动传统行业节能降碳技术创新与产品迭代的关键因素,这些因素形成合力才能加快传统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培育适合传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使其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系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节能设备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