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深圳市政府公布了
2018年度区级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结果,
盐田区以98.0分超额完成节能目标,
在考核中获得全市第一。
这也标志着,
盐田区在2015、2016、2017、2018年度
连续四年节能考核成绩蝉联全市第一。
全市第一的成绩来之不易,
这与盐田区严格落实
节能目标责任的决心密不可分。
盐田区出台多项政策,促进企业节能减排;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将污染减少到最低……
实现了经济发展不仅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
反而带来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目标。
政策支撑 构建节能低碳政策体系
近年来,
盐田区积极构建利于节能低碳核算的政策体系,
创新构建城市GEP核算体系,
在全国率先建立与GDP相对应,
全面衡量生态状况的城市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
统计与核算体系,
2013至2018年,
连续6年实现GDP与GEP双核算、双运行、双提升,
初步形成了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美的良好格局,
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实现全面提升。
同时,盐田区持续完善节能资助政策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先后制定了《盐田港区创建低碳生态港区实施方案》《盐田区节能低碳与循环经济发展资助计划实施办法》《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盐田区分布式光伏发电专项资助计划操作规程》等节能政策,设立节能低碳与循环经济发展资助专项资金,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新能源领域建设发展,为辖区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更全面的政策支撑。2015年至今,盐田区共资助64个项目,共计约4872万元。
盐田区还在全国率先落实以“碳币”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全民行动计划,探索构建生态文明“碳币”体系,每年投入1000万专项资金,以“碳币”形式,对个人、家庭、社区、学校和企业的生态文明行为进行激励,引导全社会提高生态意识、践行绿色生产、享受低碳生活。
截至2019年11月30日,
盐田区碳币服务平台总注册用户数达152273,
共发起生态文明活动2780场,
累计发放碳币约2.1亿。
因地制宜 打造绿色低碳港口
盐田港区是难得的深水良港,18个集装箱泊位进出的都是世界大型船舶,这对盐田港区海上防污染是个严峻的考验。倘若所有靠近港口的船舶均使用轻质或重质柴油为燃料的发电机自行发电,相当于每艘船舶就是一个小型发电厂、一个移动的烟囱,既造成污染,又浪费能源。但是如果能接用岸电,船舶可在靠港期间关闭辅机,有利于靠岸船舶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悬浮物的排放。
为此,盐田区因地制宜,大力推动绿色低碳港口建设和循环化改造,积极使用电力能源替代船舶的化石类能源,降低了靠港船舶的燃油消耗量。
截至目前,
盐田港区已建成全国集装箱港口行业中
规模最大的六套移动岸电系统,
覆盖16个超大型深水泊位,覆盖率达80%,
成为我国沿海港口具备岸电供电能力最大、
泊位数量最多的集装箱码头,
建成以来累计用电量达1265万千瓦时,
减排二氧化碳约8726吨,社会环境价值显著,
获评国家交通运输部重点示范工程。
除了靠港船舶带来的污染问题,每天有数以万计的车辆在盐田港进出,所带来的尾气污染问题同样不容忽视。为此,盐田区扎实推广液化天然气(LNG)拖车普及及加气站建设,通过财政补贴,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拖车新能源改造。截至目前,盐田港区内有LNG拖车340台、港区外有约1049台,占全市LNG拖车总数的80%以上,与柴油拖车相比,LNG车辆可降低废气污染排放量约82%。
此外,
盐田港区内232台龙门吊已全部完成
“油改电”的改造工作,
电力驱动及混合动力龙门吊总量全国领先。
通过改造,可节省80%柴油消耗,
废气排放也减少近八成,
同时大幅降低了噪音,极大改善了港口的环境。
据测算,
2016年至今,
盐田港区单位集装箱吞吐量能耗、
单位集装箱吞吐量水耗
及二氧化硫等废气排放量逐年下降,
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废旧资源综合利用量逐年上升,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保持100%,
连续4年超额完成循环化改造目标。
降低能耗 推动盐田综保区循环化改造
近年来,
盐田区持续发挥绿色生态的引领优势,
力求将发展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在启动省级循环化示范港区
——盐田港的循环化改造工作后,
去年,
盐田区再次启动辖区内唯一的国家级园区
——深圳盐田综合保税区的循环化改造工作。
循环化改造工作开展以来,
盐田区通过强化水资源综合利用、推动能源结构优化,
推进建筑节能改造,
提高资源能源产出率,降低资源能源的消耗。
盐田区利用海格零售物流中心屋顶绿化项目建设屋顶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推动盐田科技大厦海绵城市项目设计中引入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工程,开展雨水资源化利用;
以海格零售物流中心绿色建筑为样板,力推盐田科技大厦节能智能系统和中水回用系统成为绿色建筑示范;
以园区LED灯改造(综保区室外公共区域的路灯均为LED灯)、金马信息物流园幕墙节能玻璃及LED显示屏节能项目、国家珠宝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建筑节能改造等项目推动建筑绿色节能改造,提升能源管理水平。
推动普洛斯2.069MW、
现代物流中心3.699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新增落地,
累计发电895.21万千瓦时,
每年减少二氧化碳5982吨、
二氧化硫151.6吨、氮氧化合物75.8吨。
全民参与 节能生活走进寻常百姓家
节能减排不仅是政府的事情,
更是企业的事情。
企业节能减排的主观能动性应该如何调动起来?
为此,盐田区相继出台了《盐田区节能低碳与循环经济发展资助计划实施办法》《盐田区分布式光伏发电专项资助计划操作规程》《盐田区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促进办法》和《盐田区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发展专项扶持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持续提高企业参与节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推进绿色建筑方面,盐田区通过建立健全绿色建筑管理机制、激励机制、财政扶持机制和监督考核制度,确保新建项目100%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施工,新建民用建筑至少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国家二星级或者深圳市金级标准,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
截至目前,盐田辖区共有盐田高级中学、盐田现代产业服务中心等36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包括国家三星级6个、二星级14个。盐田区壹海城北区1、2、5地块项目获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运营标识,深圳市嘉信蓝海华府项目获得深圳市金级绿色建筑运营标识。
盐田区还在全市率先建成全覆盖的公共自行车慢行交通系统。目前,辖区共有自行车站点192个、锁柱8713个、公共自行车6000辆,基本实现了城区内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的全覆盖,无盲点。截至2019年8月,全区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共计办理骑行卡17.7万人,每天公共自行车租借量达2万人次,总借还车共8453万次,公共自行车已成为辖区市民出行选择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
此外,盐田区还实现了始发辖区的28条公交线路、660台大巴100%纯电动化;
建成了总长度达257公里、平均密度全市最高、覆盖全区的绿道网络系统,形成四通八达、生机盎然的城市“绿色动脉”;
强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及规模化发展,截至目前,共建成437个快速充电桩,1565个慢速充电桩;
成功打造了城市垃圾处理的“盐田模式”,构建了“四个全覆盖”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系,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工作试水探路。
内容来源:深圳新闻网
记者:郑创彬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